酒話
發布日期:2010-11-27 瀏覽次數:23514
一、酒悖
俗話說:酒是糧食精,家雀喝了敢斗鷹!不管多么怯懦的人,只要三杯燒酒下肚,精神立馬抖擻。據說這是一個生理問題。《黃帝內經·靈樞·論勇》:“黃帝曰:怯士之得酒,怒不避勇士者,何藏使然?少俞曰:酒者,水谷之精,熟谷之液也。其氣剽悍,其入于胃中則胃脹,氣上逆滿于胸中,肝浮膽橫,當是之時,固比于勇士--氣衰則悔,與勇士同類,不知避之,名曰‘酒悖’也。”這就是俗語所說的“酒壯豪杰膽”或曰“酒壯慫人膽”。
二、別腸
會寫詩的人,有一種特殊的才華;能喝酒的人,有一根漏酒的腸子。此所謂“詩有別裁,酒有別腸”。《十國春秋·閩·景宗記》:五代閩主王曦嘗曲宴群臣,皆醉去,獨周維岳在座。曦問:維岳身甚小,何飲酒之多?左右曰:酒有別腸,不必長大。人的酒量的確有大有小。然而,即使有別腸的人,喝大以后也會肝浮膽橫,氣壯山河,怯士固不避勇士,勇士更猛于尋常,因而說話做事,難免乖張。故古語云,毒智者莫甚于酒。
三、酒入舌出
常言,兔是狗攆出來的,話是酒攆出來的。酒后吐真言,酒話多失言。漢·劉向《說苑·敬慎》:齊桓公為大臣具酒,期以日中。管仲后至,桓公舉觴以飲之,管仲半棄酒。桓公曰:期而后至,飲而棄酒,于禮可乎?管仲對曰:臣聞酒入舌出,舌出者言失,言失者身棄。臣計棄身不如棄酒。回顧我自己這大半生,所有開罪人的語言行為,多發生在喝大酒的時候。正因如此,我非常贊成孔夫子的那句"酒話":唯酒無量不及亂。
(李建永 來源:新民晚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