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《今世緣月報》第三期
一本舊書的奇緣
2007年,在舊書攤上淘到一本民國版的《魯迅傳》,是中國第一本有關魯迅先生的傳記,由一名日本人撰寫,上海開明書店印行。書的扉頁上有書主人的簽名及購書日期“茅於敏十廿五卅六”,并蓋有一枚陽文朱砂印。
關于這本書,我寫過一篇文章,掛在博客上,并在文章中寫道:“不知這位六十余年前的購書者,今日在何方。”不料,真有留言者說看了我的文章,覺得那書極可能曾是他父親的藏書,并說他父親生于1927年,于2004年去世。
留言讓我覺得很驚奇,便將簽名拍照下來,從郵箱傳過去請他確認。茅先生確認筆跡正是他父親的,并說他母親至今還保存著那枚印章。茅先生很激動,于凌晨五點傳來了一篇有關茅老先生的生平簡介,并附有照片。我雖未如茅先生那般激動,卻真的很渴望了解這位熱愛魯迅的老先生,六十年前究竟有怎樣的經歷。生平簡介是以附件的形式發過來的,因為版本的原因未能打開。我只好去信請他重發一遍,并請他告知通訊地址,以便我將那本《魯迅傳》寄上,原書璧還,既給茅老先生的家人留個紀念,也算聊表我對茅老先生的敬意。
茅先生來信,謝絕了我的好意,并將茅老先生的生平簡介重新傳了過來。讀過簡介,不覺肅然,茅先生祖上出自江蘇鎮江的名門望族,后來遷徒至南京。在中國橋梁領域做出過巨大貢獻的茅以升,便出自此一家族,是茅於敏老先生的嫡親二叔。家族中多有各領域的領軍人物。家學淵源,使生于社會動蕩之際的茅老先生也擁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。雖經歷了抗戰時期的顛沛流離,卻仍在國立音樂學院學習過鋼琴,抗戰勝利后,舉家落戶上海,老先生繼續求學之路,并考入東吳大學學習法律。很快上海解放,老先生投身革命北上進入華北革命大學,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前身俄語專科學校學習,成為蘇聯專家的第一批研究生,成為俄語專家。以后經歷坎坷,十年動亂中更因受觸及,下放到北京遠郊。直至上世紀80年代才徹底平反,被分配到一個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。
至于那本《魯迅傳》是何時失落市井,茅先生與家人都不得而知,遂成一謎。茅先生說,從父親的簽名的日期推算,那書該是父親二十多歲時在上海時購買的。
最終,我還是將書寄給了茅先生,我想此書于我于茅先生一家,其意義是大不同的。
魯 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