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《今世緣月報》第十一期
把我高高舉過頭頂的人 龔金玲
我的父親小時候家里很苦,兄弟姐妹多,作為老二的父親只讀了兩年書,就幫爺爺奶奶照看弟弟妹妹,打打漁,還在生產隊里做小工。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,父親那一輩人經常挨餓,他們吃過觀音土,吃肉也只能在年三十的時候。
父親沒有讀太多的書,卻是很有頭腦。上世紀80年代初,父親就會做廢鐵回收的生意,家里的生活也比較好了。1984年弟弟出生的時候,我們家里就蓋起了兩層樓房,在村子里第一個買了電視機。記憶中的夏天這個時候,村里的人都會像看電影一樣來我家看電視,好不熱鬧。父親每一次進城賣貨就會帶上我,給我買好吃的,還帶我去玩,記憶中父親對我們的愛如母親般細膩溫潤。
父親愛我們,但對我們兄弟姐妹為人處世方面要求很嚴格。小時候我拾到一塊被風吹落的手帕,父親堅決讓我送回去,說不是自己的東西堅決不能要,嚴厲地批評教育了我。小時候家里的農活都是父親教我們兄弟姐妹做,他說不會做,但要學!這個精神在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一直受用。
初三那年中考,我差了幾分落榜了。那時候因為父親的生意被騙了,經濟條件不是很好,可是父親說,書還是要讀。第二年,我考上了一所醫學校,父親送我去報到,很遠。山路重重,記憶中每一次開學乘車去學校,父親都是起得很早,給我準備早點和一些吃的,然后把我送到車上,車子啟動了,他還沒有吃,一直盯著車子遠去……
畢業后,我陰差陽錯去幼兒園當了老師。工作一年后,我在父親的支持下創辦了家鄉的第一所幼兒園,因為鄉下居住分散,很多想上幼兒園的孩子卻嫌上學路遠,而父親蹬的一輛小車就成了我幼兒園的接送校車,就這樣父親一直幫助著我,在他生病前的一個月里,他還把幼兒園里整個地面刷了一層彩漆,而我就這樣一直自私地享受著父親對我的愛。
生活中有爭吵有矛盾,父親從不會偏袒我。遇事總是給我講道理,讓我換位思考。爺爺生病在床,他用實際行動教會了我百善孝為先,他給爺爺洗澡搓背,洗臟衣服,端茶遞水。父親給我們的影響遠遠不能用幾句話能說完的,他生病后,我一直忙于工作,沒能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多陪陪他。
父親一生正直善良,性格剛直,對我們的影響很大,他走的那個早上,眼里都是淚水,緊緊地攥著我的手,心中有著太多太多不舍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