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堅范:“緣”與國際文化交流
發布日期:2010-09-20 瀏覽次數:21087
“今世緣”,我感覺這個名字非常有意思,因為“緣”這個字是一個哲學的概念,是文化里面深層次的東西,它涉及的東西很多,所以更是有代表性的,不是文化里面某一個方面,是一個大的方面。
“今世緣”中“今世”兩個字非常有意思,也取的非常的聰明。中國文化——“緣”,從今天看它有很多好的東西我們要發揚光大,要繼承,要弘揚。我們的“今世緣”,就是要把樸實性的東西,現代的東西,為今天構建和諧社會有幫助的東西發掘出來,發揚光大。我唯一不滿意的,是“緣”的英文翻譯。從今世緣酒業提供的資料看,是“KING’SLUCK”,皇帝的運氣。我想了半天,為什么不滿意,沒有辦法,翻不出來,我搞翻譯出身對這個“緣”也是找不到對應的詞,中國一個緣字今天講了多少內容,實在找不出來了。還有“和合文化”的這個“和”字,我也想不出來如何翻譯,只能用漢語語音。
樓宇烈教授問我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是干什么的,我就告訴他兩句話,弘揚中華文化,促進國際交流。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的主要的宗旨。要談到交流的問題,這個“緣”字我就想到和佛教有關系,我一進來就問樓教授是不是佛教的主要概念,他說是。我就想多說幾句。
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有2000多年了,是從印度傳過來的,為什么中國和印度的交往里面佛教能傳到中國,這里面就有一個緣的問題,有一個因果關系的問題。我理解為什么中國要向印度學佛教?因為中國人發明文字比較早,邏輯思維相對比較強一點,但是在中國的古代文化里面,缺乏宗教的成份,像方立天教授說的,宗教不是很強的,所以中國文化要吸收印度文化的宗教成份,吸收印度文化里面的神話。我們的孫悟空就是從印度來。我們文學里面很多東西都是從印度來的,所以從東漢末年一直到唐朝,在幾百年間,印度的高僧到中國來,中國的高僧到印度去,幾百年間來往不斷,我們需要這個東西,所以引進來,并不是說平白無故,我的理解就是“緣”。
我們儒家文化里面,行而上的思辯哲學比較缺乏,儒家文化里面主要是社會倫理關系,佛教里面有很多實踐哲學的內容,也是需要我們吸收的,吸收佛教文化,最后引申儒、釋、道三到并重,是有因果關系在里面的。
談到佛教到中國以后,幾百年間,沒有很大的發展,沒有被老百姓接受,直到唐朝的禪宗,對佛教進行了改革、創新,使普通老百姓都能接受,頓悟。就是說佛教中國化了。所以這個佛教禪宗不但在中國傳得很廣,而且遠播到韓國、日本。那么佛教文化經過幾百年的傳播最后由禪宗改革革新以后,注入中國文化的元素,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,為什么說中國文化能夠把佛教改造成中國文化一部分,我感到這里面也有“緣”的問題,什么“緣”,和而不同,中國文化,儒家文化。那么這一點來講,就是說禪宗把佛教文化變成中國的文化一部分,這是中國文化歷史上第一次非常成功的外國文化中國化。第二次就是毛澤東思想,把馬列主義思想中國化,第三就是鄧小平理論。毛澤東把外國文化,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,它受到了佛教中國化,受到禪宗的影響,他的進步思想是相通的,所以佛教中國化的貢獻是非常了不起的,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
(作者系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、中國作家協會原黨組副書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