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《今世緣月報》第六期
有一種緣分叫恰好
大學時代看過同學的一篇文章,名叫《恰好》。一直覺得她寫得真好,對古體詞確有一番心得。記得那位女生說過:“古體詩詞自宋后能令我再想閱讀的僅納蘭性德一人了。很喜歡他那句‘人生若只如初見’,只此一句就令人柔腸百轉,心緒飄忽了。”
納蘭的詞我還是能記得的:“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悲畫扇?等閑變卻故人心,卻道故人心易變。驪山語罷清宵半,夜雨霖鈴終不怨。何如薄幸錦衣兒,比翼連枝當日愿。”納蘭長于情、深于情,他的詞清新婉約,可以直抒胸臆,給人很深的人生感悟。
正如他文中所寫,人生若只如初見,美麗的邂逅,一剎那的絢爛。就這樣相逢,再擦肩而過,兩兩相散,融入人海,沒有牽盼與掛念,那將會少了多少愁緒與苦惱,多少傷感與嘆息啊。這是對美極致追求的理想巔峰,這是對希望破滅與悲劇不忍卒讀的慈悲心腸。終選擇了怯止,不去面對。這就是納蘭容若!
“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悅君兮君不知”。原來“恰好”是兩個人的事情,一個人的“恰好”還是不“恰好”。千年后,臺灣有個細膩多情的女子終于不甘心越女孤寂的芳心,寫了一首詩“一棵開花的樹”:如何才能讓你遇見我/在我美麗的時刻/為此/我已經在佛前求了五百年/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……可是最終呢“你終于無視地走過/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/朋友啊/那不是花瓣/是我凋零的心”。那無可奈何、挽救不了“恰好”的女子名叫席慕容。是的,人樹殊途,誰又能為誰停下腳步,誰又能永遠在原地等你。前世五百年的祈禱也至多換今生的一次無視地路過,兩個人的事一個人奈何。
然而,令人遺憾的莫過于即使兩情相悅也難免“恰好”缺席。所以,恰好是奢望的事情。作家張愛玲說:“于千萬人之中,于千萬年之中,在時間無涯的荒漠里,沒有早一步,也沒有晚一步,剛好趕上了,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,輕輕地問一句:噢,你也在這里嗎?”相遇恰好,何須多言,唯有倍加珍惜,用心把握罷了。
問世間情為何物?僅僅是只為生死相許嗎?有情不必終老,暗香浮動恰好,無情未必就是決絕,我只要你記著:初見時彼此的微笑,世上還有一種緣分叫做“恰好”!(孫 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