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《今世緣月報》第七期
子債母來還
【看圖】
照片中推小車的老人,叫李家鸞,今年82歲,寡居30年。
她是一位退休護士,兩千多元的退休金可以讓她安度晚年。如今的她,卻在安徽合肥市蜀山區七里塘街道十里廟菜市場里撿廢品。一步一挪里,她拾起塑料瓶,拾起廢紙殼,積攢著為兒還債的錢。
2000年,李家鸞年過不惑的大兒子高良奎被確診為肝硬化晚期,妻子不堪重負離他而去。老人責無旁貸地承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,直到2010年,高良奎離世。
為了償還十多年來兒子治病欠下的39萬元債,她除了貼上退休金外,還瞞著其他生活困難的子女,拾荒還債。
【說緣】
母愛深似海,信義重如山。
回憶當初別人借給兒子的救命錢,老人的心中充盈著對善緣相助的感恩。
兒子走了,債不能帶走。執著的老人盡桑榆晚景的熱量為兒子還債。
如果說,當兒子病入膏肓,她張開雙臂為兒子撐起生命的天空,是倫理中的人性,是舐犢之本能,那么,兒子離世后,母親為子還債,則賦予了母愛平凡中的偉大,彰顯著崇高的道德張力。
母親的心中,這是一條還債的路,也是一條還愿的路,這個愿,是信義。
“民無信而不立”,信義,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和道德底線,也是人與人之間共存的情感因素。信,是大家對特定事物或者現象的信任程度;義,是人們公正合宜的舉動。重信義,人才能立足于社會;重信義,才能收獲好的人緣;重信義,才能讓善緣充盈生活。
母愛無疆,信義無價。命運多舛的李家鸞老人,讓血濃于水的親緣,以不因生死而相隔的守望,延續著守信重義的道德光輝。(劉 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