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,妙不可言
發布日期:2023-06-01 瀏覽次數:3536
中國人喜歡說緣。諸如血緣、姻緣、地緣、業緣、良緣、機緣、隨緣、投緣、因緣等等,不一而足。
佛教傳入東土之前,古漢語中也有“緣”,指衣服的“邊”,引申出“沿著”“攀援”和“遵循”之意,如“緣木求魚”。
但上面列舉的詞匯,不僅讓緣的含義大大擴展,還有語義的轉換,即對來到世間的人的命運和際遇的解釋與態度,明面上是我們常說的“因果”“關系”“情意”,背后卻蘊含著許多前提性條件,特別是冥冥之中的天意、定數、修行和機遇,用哲學的行話說就是“偶然中的必然”——但仍不足以表示。因為緣分不僅有前世預定的,也有后世的修為和創設。有碰巧或巧合,還有親身性和溫情,如所謂“緣分到了”“千里姻緣一線牽”,很難說清其中哪些是天意,哪些是人為,但卻哪個都少不得。
這種意義上的“緣”,是佛教帶來的。然而,它又恰恰迎合并強化了傳統中國人重視人際關系和人情,考慮問題實際卻又不愿打破砂鍋問到底,而樂意讓事情保持它的關聯性、居間性,也是模糊性乃至神秘性,并給予善意理解的文化心理。試想,生命或性命的那個“命”,不就是人自己理解不了也無法左右的神秘性嗎?用莊子的話說:生之來不能卻,其去不能止。
所謂“神”和“神秘”,其實指人的理性思維難以解析和認知,又讓人心生敬畏的現象。古人說“陰陽不測之謂神”“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”。世界上的許多自然現象和文化現象,都有許多神奇之處,值得我們領悟、體驗、欣賞和禮贊!中國古人對神和神秘性的這種非實體、非偶像的體驗和態度,與當代現象學可謂不謀而合,這在兩千多年前,很不簡單吶!
當然,對神秘和神奇的現象,一代代的人總是試圖給予破譯,也不斷地進展,但可以斷言,無論科學如何發達,終究不可能有最后的答案。否則,這個世界也就太稀松平常了吧?
既然如此,我們就先打住理論探討,講講我遇到的有趣的事吧,也算對“緣”的經驗性詮釋。
2020年暑期,因房子裝修住朋友家,晚上常帶著小外孫到北京鳥巢旁邊的景觀大道散步。每次到那里的一個公廁方便,就看到負責衛生的老漢在忙活,因打掃及時,基本沒有異味。景觀大道每晚都不下幾千人,想想他的工作量多大,要多勤奮!問一問,是來自陜西的下崗工人。
有一天天熱,我們就買了兩個西瓜,和小外孫一起送給他。他很意外,連聲感謝。房子裝修好了,也開學了,我們搬回去,也沒時間到離得遠的景觀大道活動了。就換一種方式,到附近一個小區的游泳池去游泳。剛去沒幾天,就看到一位背影像那位老漢的人在打掃衛生,正面一看,果然是他,少不了彼此詢問一番,他還不忘問候我的小外孫。嘿,你說巧不巧?
再說一件。本來我在前年決定帶最后一屆碩士生,去年因故又帶了兩位。我說這次他們可以做“關門弟子”了。因為前年的研究生名“子辰”,去年的兩位一個網名是“如日中天”,另一個叫“赤道森林”。
我說,帶碩士生也三十多年了,好比從半夜子時到凌晨,又到中午了,精力時間都有限了,還有博士生要帶,當時和學生見面又是在“森林公園”,呵呵,應當“見好就收”了。
沒想到,這兩位同學交談起來,方知道他(她)們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。這種概率不大,但在我最后這屆碩士生這里發生了。嗨,你說巧不巧?
天下事無巧不成書,信然!
中國人把帶有偶然性的相遇,稱為既有情感又似乎有某種先天力量起作用的“緣”或“緣分”,把人們的關系一下子拉近了,把彼此的社會性差異和隔閡,瞬間消解了,這種文化真是充滿善心善意,也真是神奇!
其實,擁有同一祖先的人類,為了生存,跋山涉水,遷徙到世界各地。近兩三個世紀,隨著航海業和工商業的發展,互通有無,彼此關聯,即使“不打不相識”“不打不成交”,但相識了、成交了,就應當意識到大家是命運休戚相關的同胞。“親兄弟,明算賬”,但算賬也不應傷害手足之情。
茫茫的太陽系銀河系,只有這個小小的地球生意盎然,充滿活力,是人類唯一的家園,這無疑是人類,也是整個生命界最大的因緣!我們既然自詡為“萬物之靈長,宇宙之精華”,那就盡心盡力地珍惜、呵護這份緣吧!
(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張曙光)